现代战争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7-02 14:17:02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将是以高科技和大数据为支撑的各种各样的智能化、无人化装备,现代战争将由肉搏厮杀、面对面比拼,演变成一场“不见面”的战争游戏,呈现出智能化、无人化、数据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战争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军事领域加速渗透应用,战争形态组织逐步向传感器为中心、数据为中心、信息为中心、认知/行动为中心转变。整体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人与武器装备更加紧密互联的同时,随着对海量战场大数据挖掘及综合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信息处理及管理维度的扩展,使得战争制胜的关键要素从底层火力单元逐步向上延伸至武器装备体系能力层面,并进一步向战争管理顶层延伸,智能化战争的雏形开始显现。智能化武器装备走上战场、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大量运用,已成为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不仅深刻影响着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还将催生新的作战样式、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现代战争将呈现出显著的智能化特征。

随着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医疗领域及游戏博弈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催生了智能军事化的概念。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不仅催生了高度智能化武器,而且加速推进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演变和转化。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满足军事任务和行动对实时、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能力的要求。人工智能将帮助指挥员和一线作战人员获得最佳的态势感知能力,拦截各种威胁,并提高其行动效率、战备水平、消除威胁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智能作战平台和力量体系将迎来大发展,并以遥控式、半自主式、自主式不同阶段层次,逐步转化为现实战斗力。智能化作战力量在未来作战体系中,将逐步由“介入”转化为“支撑”,最终成为主导。以装备自主化、战场无人化、力量融合化、人机协同化为主要标志,实现多类无人系统及无人装备间的高度自组织协同作战、以及有人系统与无人系统之间的互信协同作战,人工智能开始全面融入作战攻防体系的各个环节。

为应对中俄大国的发展对美国霸权的挑战,美国宣布开始实施国防创新行动,即“第三次抵消战略”,目的是以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2016年4月12 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史蒂芬·威尔比在国会的证词中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和形成的六大作战能力,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技术,都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围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美军提出了多域战、算法战等新型作战理念,针对性引领部队建设、指导联合作战行动。美国国防部强调,需重视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将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纳入作战网络,并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用于处理大数据并判断范式的自主学习系统;实现更及时相关决策的人机合作;通过技术辅助(如外骨骼或可穿戴电子设备)实现辅助人员作战;先进的人机作战编队,如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系统联合作战;网络使能的武器和高速武器,如定向能力、电磁导轨炮和高超声速武器等。

在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未来战场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和博弈,智能化将成为现代战争最显著的特征。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领域、战场行动的许多环节和诸多业务都可以通过机器运算代替人“决策”,智能化、自主化成份越来越高,实质是拓展了作战中人的“认知域”,而且与人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抗疲劳等显著优势。智能化作战运用“数据+算法”,实现作战行动的高度自主化,同时加上机器的高速计算能力,可以在作战对抗中通过更多环节的智能自主处理,得出科学的决策方案,提升作战体系反应速度,进而高效调控相应的作战行动,获取相对优势,实现整个作战体系的智能优化控制。

在战场物联网、作战大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等支撑下,通过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形成高度融合的作战体系;借助高效的算法模型、软件系统,实现诸多环节的自主运行。整个作战对抗过程中的作战体系是在“战场数据+算法”驱动下快速高效地运行,表现为“感知—指控—行动—评估”循环实施。在感知环节,通过感知终端获取各类战场信息数据,各种传感器、武器装备、作战人员等获取的战场信息都可自动转化为作战数据输入网络系统,在比对、分析、处理、融合后,自动生成情报、信息和数据,供作战体系实时共享。在指挥控制环节,根据感知终端提供的共享情报信息数据,在大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下,经过作战指挥系统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决策”,形成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在作战行动环节,作战力量根据接收的作战指令和相关数据,结合共享的实时战场情报信息,对敌采取相应的作战行动。在作战评估环节,应用战场感知的目标毁伤数据,通过评估功能模块对毁伤效果进行计算,得出的数据通过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反馈至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为确定是否进行下一个流程的循环提供基本依据。在智能化作战体系中,每一个作战环节的运行,都是依据“数据+算法”驱动,快速地进行运行循环,获取对抗优势,达成作战目的。

在智能化战争中,智能化作战行动将是整个体系的行动,战场感知系统不断输入战场信息数据,联合作战指挥中心通过“数据+算法”的高速计算优化,形成行动指令数据,作战力量系统依令而动,第一时间将自身的作战效能释放,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形成体系对抗的优势。作战目标是通过科学计算筛选出的,选择目标不仅仅是获取了准确情报信息数据,还要通过系统的计算优化,综合考虑选择哪些目标对敌方的作战体系损害更大、更有利于“打击”、更有利于后续对抗等因素。

二、无人作战装备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力量

无人作战装备将取代士兵以及传统的作战装备,成为现代战争主要的作战力量。人与武器将逐步分离,人由战争的前沿退向后方,主要负责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机器逐步走向战争第一线,成为战术层面的主要执行者。无人与有人、无人与无人间的协同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重要形式,空中的“蜂群”(无人机)、水中的“鱼群”(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陆上的“狼群”(无人战车、无人坦克)等无人作战集群将大量涌现,军用机器人在战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分布式”作战样式中,执行具体战术任务的作战集群都是无人装备,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人机灵活交互,使无人机集群可以在一名操作人员的管理下完成识别、交流、攻击等复杂任务,实现有人机对无人机群“一对多”的操作,并能使无人机集群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执行任务的能力,降低人的介入干扰程度。在智能化战争中,机器将取代人的“前线”的位置,成为战场作战力量的施行者。

现代战场将扩展到海陆空网络等多个领域,分布式作战和跨域协同是必然要求,实现武器或平台互联互通、自主和无人/有人系统互联成为硬性需求。只有实现了万物互联,才能针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进行自主沟通协同、配合行动。分布式作战、跨域协同,要求有强大的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信息传递,在复杂环境下构建性能优良的基础高速网络链路,基于智能网络算法实现动态连接、随时接入、功能重组、快速自组织等能力。强大的物联网能够快速调动调整作战指挥和武器装备系统,实现“1+1>2”的效果。

算法优势赋予无人系统更高的自主性,取得行动优势。人工智能算法在知识积累、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有较大优势,能够提高无人作战平台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的质量和速度,准确掌握和理解战争的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以抢占战争的先机。以机器前出作战为主的无人系统,在目标识别、情报分析、态势构建、威胁判断、协同攻击、多域作战、辅助决策、运筹管控等作战任务的牵引下,对智能算法提出迫切需求,未来战争的博弈终将是智能算法的博弈。无人系统的平台技术是基础和躯干,而智能算法是无人系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只有大脑和躯干的良好合作,才能发挥无人系统的最大效能。

无人系统技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下,正在向更高水平的智能自主方向发展,其广泛的覆盖性、复杂的系统性、开放的知识性,决定了它必将成为一个极富创造力的领域,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前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无人系统技术将具有巨大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瞄准未来作战需求,各种作战域内的无人自主系统已成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军事发展的热点。世界军事强国均先后出台了战略决策,发布针对自主无人系统的研究报告,为无人作战装备的发展提供宏观政策性指导和技术建议,并以此构建支撑自主作战能力实现的技术体系。现代战争将摆脱对人力争夺的依靠,作战人员主要在后方操控机器人进行作战,无人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两个主要特点。

三、夺取数据优势将成为交战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

进入大数据时代,夺取数据优势对于打赢战争显得更为重要。占有数据优势的一方,“战场迷雾”被驱散,指挥员能及时了解整个战场情况,实施高效指挥和快速打击。据专家分析,在美军一次小型战术作战行动中,陆基、空基、天基等全方位侦察情报系统全天候运转一天,会产生近60TB的数据。一次分队级行动,就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在现代战争中,快速处理数据、深度挖掘信息、获得信息优势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关键。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增长,数据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在理解数据、识别问题,甚至获得行动建议方面,利用机器学习的分析工具,将比目前所实施的分析工具更为重要。

从智能化作战体系的运行过程看,战场感知、指挥决策、作战行动和战效评估等每个环节的推进,都需要系统本身庞大的的基础数据库和战场实时数据作为支撑,可以说是通过数据来驱动作战体系的运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战场大数据不期而至,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军事时代转型,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数据优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制高点”。在战场数据的核心控制权上,谁的权高位重,谁就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如何从战场大数据中挖掘出精准有用信息,消除“战争迷雾”,成为现代战争克敌致胜的关键。

智能化作战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融合的有机整体,就是借助战场信息网络实现所有构成要素互联互通,通过这一通道实时共享自身的位置、状态、能力等信息参数数据,做到形散而神聚。智能化作战往往都是从数据战开始,双方围绕信息数据展开攻防对抗。由于智能化作战体系的自主程度较高,军事对抗往往从应对敌方行动自动开始,这个触发“按钮”的启动者就是数据。智能化作战决策是根据敌情数据、我情数据以及预设对策数据库,运用科学的算法计算得出,指挥员可在此基础上加入人的智慧和经验进行调整优化。在现代战场上,所有作战行动都是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统一调控下实施的,调控指令都是根据实时敌情数据计算形成的对策方案转化而成的。

战场大数据不仅可用于武器装备设计研发、试验鉴定,也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对智能无人系统进行充分训练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战场大数据的有效开发,利用大数据工具提高指挥员对多个战场空间情报的发现和深度认知能力,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诸如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预测敌方作战行动、战场态势变化等复杂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破解甚至消除“战争迷雾”。利用大数据对军事情报信息进行处理,理论耗时可达到秒级,处理速度呈指数级跃升;对来自多渠道的军事情报信息快速地进行自动分类、整理、分析和反馈,从大量相关或看似不相关的、秘密或公开的信息中,挖掘出有关目标对象的高价值军事情报;提高军事人员对多个战场空间情报的发现和深度认知能力,准确把握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科学预测对手的作战行动、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等复杂问题;开发战场大数据管理和处理环境,将情报传感器数据和软件算法综合起来,提高战场数据采集和资源管理系统的适用性,扩展任务空间。

战场大数据以支撑武器装备作战应用为核心,以自然环境、装备应用诱发环境、装备对抗干扰环境、装备实战瞬变场景为基础。随着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深入开发与应用,从数据到决策的强大决策支持以及智能化决策的逐步实现,所有作战指挥问题都可获得相对精确可靠的决策支撑,从而缩短作战指挥决策周期和“知谋定行”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运用战场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以创新方式使用海量数据,通过感知、认知和决策支持的结合,建立真正能够独立完成操控并做出决策的自治式系统,提高指挥员的战场环境与状况感知能力,提升作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针对性。依托战场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武器装备使用、战争打法到指挥手段等进行战前模拟推演,使作战效果清晰显现。

大数据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将在军事领域带来一场新的变革,甚至改变未来战争面貌,战争时空条件、战争主体、战争手段、战争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改变。通过大数据创建真正能够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无人作战系统,以自主无人系统为主、逐渐降低对网络依赖的“数据中心战”即将出现。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无人化作战,将彻底改变以有生力量为主的传统战争形态。

文章来源于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会公众号